2023年“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13篇(2023年)

来源:松明文档网 时间:2023-11-09 19:25:04 阅读:

内容摘要:“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13篇,供大家参考。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13篇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1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传说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党员佩戴党徽上班的单位。张桂梅让党员在群众和师生面前“明身份”,促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她牢记使命,为民奉献一辈子。40多年来,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张桂梅与孩子们之间有很多故事传说,每一个都是催人泪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2

_岁的张桂梅穿黑布衣,胸前戴着一枚红色的党徽,守在学校门口、食堂、宿舍。她用小喇叭催促学生:“姑娘们,快一点,跑快点……”

时间退回24年前,年轻的张桂梅穿紫色的皮鞋、蓝色的裤子、火红的上衣,经常进舞厅跳舞。这种生活在丈夫过世后“戛然而止”。1996年,张桂梅39岁,历经丧偶之痛的她,独自一人从云南大理喜洲到金沙江畔的丽江华坪县工作。

在这里,她深刻体会到贫困与落后:山里的女孩,前一天还在读书,后一天就嫁人了;有的父母离异后,双方都不要女儿;有父母让女儿辍学打工,供弟弟读书……她希望办一所女子高中,阻断贫穷的代际传播。

2008年,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简称华坪女高)建立,张桂梅任校长,它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当年秋天,尘土飞杨的校园迎来了第一届学生,95个大山女孩噼里啪啦地跑了进来。

一晃12年过去了,华坪女高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2020年,159名学生参加高考,理科最高651分,文科最高619分。本科上线率达94.3%。至此,这所学校把近1800名大山女孩送进了大学校园。

从喜洲到华坪县

1957年6月,张桂梅在黑龙江省牡丹江边出生,她的母亲那时48岁了。

张桂梅印象中,母亲是小脚,常年瘫痪在床,一脸的麻子,只看得清两只眼睛。父亲脾气暴躁,是村里的主事,谁家有事都找他,但后来他不愿意干了。

张桂梅那时还未到学龄,听见父亲说,“不干了,怎么样都不干了”。她突然插了一句嘴:“你不干算了,长大了我干。”满屋子人笑歪了,说要等着她长大。

家里有六个兄弟姐妹,他们都很惧怕父母。张桂梅记得,有一次,她顶了一句嘴,一个晚上没敢回家。那时候,哥哥是哈尔滨跑莫斯科的列车员,经常戴大高帽,穿大皮鞋,但做错了事,照样跪在父母面前认错。

上小学后,每到清明节前夕,张桂梅约上小伙伴到山上采花,编织成花环。第二天,她们穿上白衣白鞋,系上红领巾,到八女投江的地方献花环。那个火热的年代,张桂梅在宣传队里主演江姐,喜欢唱《红梅赞》、《东方红》等。

1975年,张桂梅18岁,跟着姐姐南下云南支援边疆建设。彼时,母亲已经过世。她到大理喜洲后,很长时间不适应,直到认识了后来的丈夫。

那是一段美好的时光,丈夫在学校当老师,她在另一家单位上班。张桂梅记得结婚当天,她在学校跟两个小姑娘玩,结果,迎亲的队伍落下了她。他们再次来接她时,张桂梅生气了,让他们直接把新郎送回来。那天,他们有五对新人集体结婚,张桂梅去得最晚。她们都穿着平常的衣服、裤子,工会买了一些喜糖,领导说了一番祝福语,新人代表发了言。她如今回想起来,这种有时代烙印的婚礼非常有意思。

不久,丈夫考上了大学,毕业后又考上研究生。张桂梅也不甘落后,考入丽江师范学院。毕业后,两人进入同一所学校教书。

张桂梅说,丈夫是校长,每月工资六七百块,偶尔还会去外面上课,一节课30块钱。她那时花钱大手大脚,每天下馆子吃饭,喜欢去繁华的三月街玩,也经常进舞厅跳舞。有一次,她请假去成都玩,一个人把一家部队招待所包了下来。

潇洒快乐的日子在丈夫生病过世后戛然而止。因为结婚晚,加上两人忙于学习、工作,婚后一直没有要孩子。丈夫离世,她深感孤独,每天浑浑噩噩,对任何事提不起兴趣。

1996年,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来到了华坪县。一开始,她在华坪中心学校任教,很快又调入华坪民族中学(简称华坪民中)。她去家访,发现很多家庭重男轻女,不重视女孩的教育问题。

第二年春天,张桂梅带着四个毕业班,同时查出了患子宫肌瘤。很快,县里知道了她的情况,为她发起了捐款,教育局用唯一一台车送她去医院。张桂梅的记忆里,学生摘了野核桃送给她,说吃了对身体好;有人走几个小时路,为了把省下来的路费钱捐给她;有人把本来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给她;还有的借钱捐给她……

自此之后,张桂梅对华坪县的情感便生下了根。

“我有一个梦想”

2001年,张桂梅在华坪民中任教,兼任县儿童福利院“儿童之家”院长。福利院收了36个孩子,最小的2岁,最大的12岁。张桂梅成为了他们的“妈妈”,为保证他们的吃穿行住,四处奔波。

她利用寒暑假到处筹集资金,有人可怜她,给她一点钱。很多人认为她是骗子,驱赶她,甚至放狗咬她,撕破了她的裤腿。她也不泄气,累了就在路边歇会儿,渴了就讨一口水喝。但几年下来,她只筹到一两万块钱。

那几年,张桂梅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师德标兵,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与此同时,她慢慢发现,福利院孤儿们的不幸大多与母亲遭受的苦难有关——有杀死家暴丈夫而获刑的母亲;有因为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分娩死亡的母亲;有与丈夫感情不和离家出走的母亲。

她产生了办免费女高的想法。时任县教育局副局长杨文华记得,2004年9月,他陪同张桂梅去北京录制央视教育频道的节目。在路上,张桂梅跟他提起想办免费女子高中,杨文华当场提出了反对,“什么年代了,你还建女高?”

杨文华劝张桂梅,建女子高中需要不少资金投入,比如至少需要生物、物理、化学三个实验室。

张桂梅当时心里盘算:两万建一个实验室,五六十万建一所免费高中。

“她太天真了,五六十万建一个实验室都不够。”杨文华说。即便如此,他们从北京回来后,华坪县政府还是对此组织了讨论,但无人支持张桂梅。

2007年,张桂梅成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去北京前夕,华坪县委见她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给了她几千块钱,让她去买一套新衣服。张桂梅舍不得花钱买衣服,她把这笔钱攒下来,打算用在孩子身上。

她上北京时就穿着平常的衣服,有记者把她叫到一边,让她摸一摸自己的裤子,她才发现,裤子上破了两个洞。那一夜,记者跟她聊到深夜,谈论她关于创办免费女高的梦想。

第二年初,张桂梅到北京录制节目,碰巧在哈尔滨的哥哥生病了,打电话来说想见她。张桂梅想着,等录制完节目再回去看哥哥。却没想到,哥哥很快过世,她没能见上最后一面。

不久,张桂梅的访谈报道《我有一个梦想》广泛传播,引起了各级领导的重视。那时候,华坪县有两所高中,一所公办高中,一所民办高中。2008年4月,华坪第三所高中——丽江华坪女子高中(简称华坪女高)正式建校,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政府先后投入了近6000万元。

这年,杨文华任华坪县教育局局长,他记得女高建设初期遇到各种问题,张桂梅很操心。教室开裂了,学校的维修等,她都第一时间赶到。

华坪电视台记者王秀丽说,有一天,张桂梅突然打电话给她,一边哭一边问:“你在哪里?我都要死了,你还不来看我?”她立即从镇上赶去福利院,张桂梅哭了一个下午,她陪着哭了一个下午。

后来,杨文华告诉张桂梅:“你集中精力抓教育教学,其他的我们去管。”

当年秋天,95个女孩报名华坪女高,除个别上了高中分数线外,其他都在分数线以下,她们全部来自大山。

2008年9月1日,华坪女高正式开学了。周云丽是首批入学的学生,在她印象中,开学那天下着小雨,教室楼外一片凌乱,学校还在紧张建设中。张桂梅守在门口,看着女学生们三五成群,拖拖拉拉地走动,生气地说:“你们做事情太慢,高中不是这样读的。”

投奔女校的人

周云丽1岁时,母亲就过世了,她和姐姐周云翠由父亲拉扯大。

父亲有残疾,经常早出晚归,家里的收入主要靠他种西瓜、芒果,养猪,以及帮别人除草。一家人生活拮据,在居住的那间土木结构的老屋子里,唯一值钱的就是一台彩电。

大约七八岁起,姐妹俩开始做家务,后来又帮忙干农活,去集镇上卖菜。

因为家里没有儿子,又是单亲家庭,他们家在村里没少受人欺负。父亲希望她们能走出大山,砸锅卖铁也要供她们读书。2007年,姐妹俩同时初中毕业。家里没有钱,父亲到处筹钱,很是忧愁。周云丽眼见父亲站在猪圈门口、院坝边上、关毛驴的地方,一根烟接着一根抽,一语不发。

中考前夕,周云丽听初中班主任说,隔壁在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由华坪民中的一位教师过去管理。那里不用交学费,只要花一些生活费,那时候,一般高中每学期一千多元学费,另外还有学杂、住宿费等。周云丽听后兴奋地跑去看,一栋崭新的教学楼拔地而起。

后来,姐妹俩都报了华坪女高。

那一年,张桂梅到云南师范大学做宣讲,提出阻断女子世代贫困的办学理念,吸引了当年的毕业生张红琼。出生于农村的她,家里有七姐妹,作为唯一的大学生,她对此深有感触。

张红琼毕业后,跟着张桂梅来到华坪县,成为华坪女高的一名数学老师。

她记得,2007年8月8日,他们几个教师去学校,地上全是水泥,教室里落满灰尘,乱糟糟一片。张桂梅带着他们搞卫生,打扫教室,把“儿童之家”的床扛过来,之后安装、铺床铺,并把学生的名字贴好,干了整整十天。

事实上,刚开学时,华坪女高只有一栋教学楼,没有厕所、食堂,围墙。杨文华回忆,当时那里很糟糕,根本不像一所学校,男老师住在楼梯间,女学生坐在教室角落。

很快,张桂梅发现,招来的学生底子差,每次考试县里排名,华坪女高总是垫底。她很着急,去外地学习教学方法,试图让学生自主讨论,但结果更糟糕。“有的学生,老师跟她讲了八遍,她还是不会做,坐在那里哭。”

张桂梅压力非常大,她去丽江市找领导,说她们的学生不排名次,市里的领导也同意了。但她转念一想,学生成绩上不去,来学校白吃白喝三年,又有什么意义?

没过多久,当时学校的17位教师走了9个。

张桂梅没有办法,到教育局找杨文华。杨文华安慰她说,如果实在干不下去了,就把学生并到华坪一中。事实上,早在华坪女高创办以前,他就曾建议在华坪一中办一个“桂梅班”,但张桂梅没同意。

她不愿意放弃,相信老师苦教,学生苦学,总会改变这种现状。别人早上六点起床,她们五点多起床;别人晚上十点睡觉,她们有学生十二点还在走廊看书。高中三年,她们每个暑寒假都补课,最多放半个月的假。农村的孩子不怕吃苦,肯下功夫,慢慢的,学生成绩出现好转。

延续到现在,华坪女高的学生每天早上5点半起床、洗漱,一直要到晚上12点20,她们才熄灯睡觉。

7月13日中午,张桂梅拿着小喇叭,端坐在食堂的凳子上,手机里放起了红色歌曲。很快,一群女学生冲了进来,她们“噼里啪啦”吃完饭,又跑回了教室。几百个学生在10分钟内像一阵风,来了又走。

婉拒捐款

学生的成绩没有起色,教师张红琼也曾动摇过。有一天晚上,她准备向张桂梅辞职。走到门口,她把头贴在墙上往里面一看:张桂梅正在吃药,桌上摆满了药瓶子。吃完药,她又往身上、脖子上贴药膏。看到这一幕,张红琼很受触动,决定安心留下来教书。

黄付燕是2008届学生,她记得,张桂梅身体不好,经常跑医院,但每天都回学校,用小喇叭叫她们起床、吃饭、睡觉。那时候的学生,敏感、内向,害怕跟人交流,但她们懂得感恩,想上大学,不怕吃苦。

2011年夏天,华坪女高第一届学生高考,综合上线率100%,一本上线率4.26%。这个成绩超出了预期。

周云丽姐妹,一个考上了云南师范大学,一个考入德宏师范学院。那年夏天,得知女儿们都考上大学后,辛苦了半辈子的父亲终于眉头舒展开了,高高兴兴地背着鸡、鸭,蔬菜去感谢张桂梅。

2015年秋天,黄付燕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进了杭州一家公司。第一个月,她领到了3500块钱工资。她很高兴,回家给父母买了些衣服,又捐了1500块钱给华坪女高。

黄付燕记得,张桂梅很高兴地接受了捐款,还给她开了一张收据。那张收据她一直保留着。

第二年,黄付燕带着男友回母校,准备了2000块钱捐给女高。张桂梅得知她在上海没有正式工作,婉拒了她的捐款。2018年,黄付燕第三次回华坪女高,她那时没有上班,带着丈夫,手里抱着出生不久的小孩,准备了3000块钱捐给女高。张桂梅老师再一次拒绝了她的捐款。

黄付燕很难受,觉得愧对学校和张老师,走出校门后,她哭了。

之后,张桂梅拒绝毕业生回校看她,甚至经常谎称自己不在学校。她不希望学生背负回报学校的压力,“她们从大山走出来不容易”。

2019年5月,黄付燕考上了贵州的特岗教师,成为了一名小学数学老师。

黄付燕说,不像其他学校的学生,所有东西都是父母给的。“我们华坪女高的学生,吃穿住学都是社会上捐赠的,更多是政府捐赠的。”

十万里家访路

周云丽曾差点被张桂梅打。

一个周末,她跟同学相约一起外出,张桂梅不让她出去。那时候,张桂梅刚去了她家走访,见到了她残疾的父亲和年迈的奶奶。张桂梅觉得,学生应该抓紧时间学习,不该随便跟着去玩。

周云丽坚持要出去,张桂梅气坏了,拿起老人机砸过去,没有砸中。她又想要摔凳子,被两名班主任拉住了。张桂梅记得,周云翠当时也跑了进来,一副要保护妹妹的架势。

张桂梅觉得,家访能了解一个孩子,激发她们的学习动力。12年来,她去过每一个学生家里,走了十几万公里的崎岖小路。看着她们的家庭情况,张桂梅经常恨铁不成钢,骂她们,甚至用书本摔她们。

一开始,姑娘们很害怕,觉得她凶,后来也知道是为了她们好,慢慢心存感激。

王秀丽曾多次陪同张桂梅去家访。一开始,她不理解,觉得开一次家长会就可以了,为啥一定要跑老远去家访。她去了后才发现,很多家长不会讲普通话,山路崎岖,交通不便。

有一次,他们去一傈僳族学生家家访。山路不好走,王秀丽一路走一路抱怨,张桂梅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们到学生家时,天都快要黑了。张桂梅坐在屋子里,跟父母聊了一会儿,很快又往回走。走了一段路,王秀丽发现她的外套不见了。她问“张老师,你衣服哪儿去了?”张桂梅淡淡地说,“给孩子妈妈了。”

张桂梅说,第一届学生家长看到老师去家访,都感激流涕。但也有几个例外。有一次,一个学生读着读着,突然回老家不来了。张桂梅跑去学生家一看,弟弟在那里做作业,姐姐在那里干农活。妈妈不停地说,女儿不该去上学,应该去外面打工。

张桂梅问:“都不收学费了,为什么不让她上学?”妈妈说:“考上大学也供不起,不如现在就出去打工。”“姑娘这么小,可以去干嘛?”对方回复她说:“她可以去餐馆帮人洗碗啊。”

一些这种家庭的孩子,最终被她带回了学校,但也有个别最后辍学了。

华坪女高免学杂费、住宿费,校服费等,个别家庭条件不好的学生,还可以申请生活补助。7月16日,高一的李嘉明申请生活补助,班主任将此事告诉了张桂梅。

几年前,李嘉明的父母离异,她被判给了父亲。在她的记忆中,父亲常年酗酒,少有清醒的时候。初二的一个夜晚,父亲喝醉了,骂她是害人精,害得他家破人亡,还半夜把她赶出了家门。

此后,李嘉明便很少回家。母亲帮她在镇上租了一间屋子,每个月给她生活费,偶尔也去学校、出租屋看她。但时间一久,继父又对此有意见。

张桂梅知道后很生气,但更多的是无奈。她决定去李嘉明父亲家里看看。他们家在荣将镇宏地村,离县城约30公里,开车一个多小时。山脚下的一间土木屋,门没有锁,屋子里空空荡荡,人也联系不上,张桂梅白跑了一趟。

回到学校,张桂梅让李嘉明把租的房子退了,放假就住到“儿童之家”,生活费由华坪女高出。

忙着忙着就老了

华坪女高位于县城东侧的狮子山脚下,这里曾是华坪民中的厕所,每到盛夏,金黄色的芒果挂满枝头。2015年,它完成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76亩,有校舍6栋,累计投资9千多万元。

张桂梅节省到吝啬的地步,为学校师生以及教育系统的人所周知。她常年穿着破旧的衣服,十几年吃素,甚至生病了也不愿意去医院。但她把自己多年的奖金,社会对她个人的捐赠等100多万元,全部投入了华坪女高。

据华坪县宣传部给的资料显示:华坪女高为贫困学生减免住宿费、学杂费等,累计1335.06万元。

这些钱,全部是学校募捐而来,有各级政府给的办公经费,企事业单位给的捐赠,还有个人给的捐款。即便如此,华坪女高的支出依旧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张桂梅担心这种模式难以为继。

华坪县教育局党委书记胥国华此前曾负责华坪女高的基础设施建设,他说,华坪女高最初按18个教学班,900人的办学规模设计。后来因为学校的资金有限,每年只招收100到160人,最多的时候,学校一共五六百学生。

因为免学杂费和高升学率,自第一届学生高中毕业后,报名华坪女高的学生越来越多。张桂梅说,她招女学生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看是不是农村户口,一个是看她的中考成绩。

自今年媒体报道后,张桂梅成了网红,华坪女高也跟着上了热搜。这段时间,学校办公室主任张晓峰每天接到几百个电话,有想来华坪女高读书的,想免费为张桂梅看病的,想捐赠给华坪女高的。张桂梅很高兴,同时她又很担心今年报名人数猛增,但学校招录人数有限。

她有时也不去想这些,觉得到时总有办法解决。一个人安静下来时,张桂梅会觉得孤独,想起黑龙江的姐姐、侄子,但他们都不能理解她,“觉得我眼里只有这些孩子”。她心情不好时甚至不知道打电话给谁,她说,忙着忙着,就把自己给忙老了。

这两年,张桂梅身体越来越差,疾病缠身——高血压、支气管炎、骨瘤……体重从一百三十多斤掉到了九十多斤,她甚至站不起来,干瘪的四肢在衣服里面晃。

“儿童之家”福利院的张惠华记得,2018年初,张桂梅病危。他匆匆跑进医院,看到张桂梅吸着氧,眼睛闭着,处于半昏迷状态。张惠华吓坏了,大叫“妈妈,妈妈……”张桂梅醒过来,一脸疲倦,但她说自己没事。

那一次,华坪县县长来看望她,张桂梅拉着县长的手说:“我情况不太好,能不能让民政部门把丧葬费提前给我,我想看着这笔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张惠华希望她保重身体,多休息,但张桂梅不听,只要身体稍微好一点,她一溜烟又跑去了学校。

张桂梅觉得自己时间不多了,“能做一点是一点,能帮一个是一个”。目前,她最大的梦想是,女高有学生能考上清华北大。2020年,华坪女高有159名女孩参加高考,在张桂梅眼里,这是建校以来学生基础最好的一届。受到疫情的影响,一些学生没有手机,一些家里没有信号。令人欣慰的是,2020届华坪女高的一本上线率达44%。

张桂梅又送走了一届毕业生,63岁的她步履蹒跚,面如蜡色。7月13日,有人想跟她合张影,她说,“美颜一下,我有点丑。”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3

2020年12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被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时代楷模”称号。她曾当选__,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40余项荣誉称号。

师者,德之大也,行之引也,道之溢也。师者如丹桂,淡泊方可弥香;师者如腊梅,凌寒而香远益清。张桂梅就像她的名字,是如桂如梅的师者,她是忠诚践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是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教育扶贫先进典型,是点亮乡村女孩人生梦想的优秀人民教师。没有激情澎湃的豪言,只有言传身教的教诲;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只有日复一日的坚持……她,在平凡中诠释了伟大。师者桂梅,年年育桃李,岁岁吐芬芳。

如低调内敛、十里飘香的“桂花”那样默默无闻、甘于奉献。“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桂花,含而不露、默默绽放,为人们送去的是十里之外都能闻到的沁人清香,就如张桂梅把“香气”奉献给女高,把“希望”留给大山,把“辛苦”留给自己。63岁的她一生无儿无女,却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张妈妈”。扎根边疆教育一线40余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走出大山,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迹”。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你闻,那扑鼻香,那桂花,馥郁芬芳。

如不畏严寒、迎难而上的“梅花”那样敢为人先、不屈不挠。“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先百花而开,先天下而春,梅花作为“百花之首”“第一君子”,其高洁、英雄、倔强、淡泊、开创的品格和精神,正是张桂梅所具有的宝贵品格。她就像梅花扎根于贫瘠的土壤之中,以旺盛的生命力与创办女高遇到的种种困难斗争。面对年轻老师离职、学生转学,她通过党员带头感召,咬牙把学校办了下来;为了不让一个女孩辍学,她乘车加骑马加步行的家访从未间断,走访了1600余名学生家庭,行程超过11万公里;重病缠身,她长期带病坚持工作,几次晕倒在讲台上,却说“只要还有一口气,我就要站在讲台上”;面对学生成绩不理想,她说“老师学生一起苦教、苦学,就是把命搭上,也要把学校办出名堂”。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你看,那山,那梅,值得欣赏和尊重。

“世上有朵美丽的花,那是青春吐芳华。”师者桂梅,岁岁年年,黑发积霜,桃李芬芳。张桂梅用大爱赋予乡村女孩生命之光,以真心诠释为人师者之美,恰如桂梅之芬芳,年年岁岁,万古飘香。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4

我将无我,让信仰的力量传递

9月5日,华坪女高高一新生端坐在操场上,聆听入学后的第一堂“校课”。每周“校课”,小到学习生活,大到理想信仰,张桂梅都亲自授课。

如今,这堂课让张桂梅愈发感觉吃力。63岁的她站在教学楼前,身形有些佝偻,手指、胳膊、颈背上贴满了止痛膏药。“早上起床时,脚疼得不敢着地。有时我真想不干了,可看着你们,我告诉自己必须坚持。”张桂梅对学生说。

看到有学生抽泣,张桂梅连忙说:“不哭不哭,我答应你们,我会好好的,陪你们读完这三年……”话音未落,100多名新生已哭成一片。

前不久,张桂梅被中宣部、教育部评为“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教育部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的活动。丽江市专门设立了“张桂梅教育基金”,所筹集资金将用于支持华坪女高发展、补助贫困学生。

让张桂梅感到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在接过她手中的接力棒。受她的精神感召,许多华坪女高的学生大学毕业后,放弃了留在大城市的机会,选择投身艰苦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

周云丽是华坪女高第一届毕业生。从小穷苦的她,以前愿望是“走出大山、赚大钱”,但女高改变了她的想法。20xx年大学毕业后,周云丽考取了宁蒗县城的中学教师岗位。听说女高缺数学老师后,她毫不犹豫放弃了县城工作、放弃了正式编制,来到女高做代课老师,一年后才转正。

“老师老了,我们长大了。”周云丽说,“我们要继续她未竟的事业。”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5

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企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作为一个基层党员教师,将以张桂梅为榜样,立足岗位,开拓进取,努力干好本职工作。

张桂梅是一个基层教育工作者,也是每一位教师思想、行动的楷模。首先她是一位品格高尚的人,具有崇高的师德:爱岗如命,爱生如子,是一株咬定青山的松树,扎根在教育最基础的岗位上,一去就是几十年。二十多个荣誉,足以证明她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挥洒的汗水和心血,为社会培养一拔又一拔合格的建设者和高技能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张桂梅还是一名优秀的中共党员,她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一个普通人对祟高信仰的不懈追求和不断超越。

正因为有无数个张桂梅的奋斗,才有力地撑起了国家的脊梁,不断超越,在国际事务中居于举足重轻的地位。作为党员教师,我要以张桂梅为榜样,学习她为了教育事业发展而舍去小我;学习她在平凡岗位上创造奇迹,抒写人生优美的华章;学习她在基层教育岗位上践行一个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6

2021年华坪女高159人参加高考,70名女生超过一本线,取得这样的傲人成果,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今年是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筑牢理想信念的魂,深扎艰苦奋斗的根、满怀无私奉献的情,夯实初心与使命的根基。

坚定理想信念,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坚持不懈。

为实现理想,张桂梅四处奔走、风餐露宿,不顾他人的白眼和误会,想方设法筹集经费,经过6年的不断坚持,免费女子高中——华坪女子高中终于修建完毕并投入使用。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在工作中要始终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的需求为着力点,以人民的满意为落脚点,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要清醒地认识到:乡村振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其间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问题,要以实际行动诠释心系群众、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用理想信念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做到凡事冲在前面、干在前面。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扎实办好民生实事,以工作实效取信于民,以履职尽责的实际行动参与到乡村振兴伟大新征程中来。

坚持艰苦奋斗,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韧劲迎难而上。

张桂梅克服重重困难,每天早上5点起床、凌晨1点躺下,艰苦奋斗13年,换来了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坚持艰苦奋斗,到条件艰苦的山区去,到生活清苦的农村去,到人民需要的地方去。当前,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正大步迈进乡村振兴新征程,要积极投身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洪流之中,脱掉皮鞋穿草鞋、换下西装着便装,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发扬吃苦耐劳、实干苦干的精神,面对困难不退却,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挫折不放弃。勇于扎根基层,怀着越是困难越向前,越是苦难越拼搏的决心,坚定前进步伐,奋力走在前列,坚守工作岗位,勇当开路先锋,敢于迎击挑战、迎难而上,做到“逢山能开路,遇水能架桥”,以决战决胜意志激活乡村振兴“动力引擎”。

坚守初心不变,以“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心劲无私奉献。

张桂梅几十年如一日,静下心来做事,沉下心来育人,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始终坚守在教书育人的第一线,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让贫困女孩昂首走出大山。作为党员干部,要向张桂梅学习,坚守初心不变,淡泊名利,做到一心向党、一心为民。作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任务艰巨而繁重,党员干部一定要正确对待个人得失,要把崇高使命装在心里,把人民群众装在心里,把务实作风装在心里。实现乡村振兴,要在勤于为民上多下功夫,践行“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的庄严承诺,用实际行动赋予奉献以新的时代内涵,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无私奉献和“功成一定有我”的责任担当在乡村振兴新征程中乘势而上,为服务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7

张桂梅,中共党员,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儿童福利院院长,张桂梅心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倾情关爱贫困女孩和孤儿,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义务担任儿童福利院院长。二十多年来她为帮助贫困学生家访行程10万多公里,自己身患绝症却拖着病体坚守岗位,把自己的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助她治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投入教育事业。在她的不懈努力下,华坪女子高中连续9年高考综合上线率保持100%。

向张桂梅老师看齐,做一个信念坚定的党员教师。张桂梅老师无论处境如何艰难,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初心和使命,把信仰化作精神支柱,与疾病抗争,坚守三尺讲堂,深深扎根和服务边远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地履行共产党员的崇高使命。思想有武装,行动才有方向。我们的人生要想有所作为,必须坚守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坚定“奋斗的青春最幸福”这一人生信念,在新征程的熔炉中锻造自己,始终明大势,识大局,知大任,时刻校准思想理论的“定盘星”,坚定理想信念的“主心骨”,筑就“四个自信”的“压舱石”,争做“两个维护”的捍卫者。

向张桂梅老师看齐,做一个专业过硬的党员教师。张桂梅老师注重学习,业务过硬,评选为全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获兴滇人才奖。新时代的教育,给我们每一个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党员教师更应该向张桂梅学习,在改革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奋勇向前。这就需要我们领悟“腹有诗书气自华”中所讲,深入学习业务知识,把专业学精;还要涉猎其他知识,把见识学广;更要学党的理论知识,把信念学坚定。既要锲而不舍,又要孜孜不倦。但这还不够,要做到专业过硬,还要学“天下之治在人才”中所讲,“实践长才干,历练出人才”。“宰相起于州部,猛士起于卒伍”,不仅要潜下心来学习,还要沉下心来在教学一线历练,在的学习,实践,思悟中去成长,去精通。

向张桂梅老师看齐,做一个师德高尚的党员教师。张桂梅老师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群众,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张桂梅老师艰苦朴素,一条洗得褪色的牛仔裤,一件老气的花衬衫,一双旧旧的黑皮鞋,一副厚厚的近视眼镜,就是她多年的“行头”,以实际行动传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张桂梅老师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她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不计功名,告诫学生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栽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教师的指路明灯。如“国无德不兴”中所讲,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慎微”“慎欲”,廉洁自律,洁身自好;要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始终坚守为人做事的底线,用自己的高尚品格为学生树立榜样。

好的师德师风还必然是“实干”的作风,如“绝知此事要躬行”中所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也是干出来的”。用实际行动教会孩子“积土而为山,积水而为海”,点滴学习,日积月累,才能牢筑基础,走得更高更远。

古人云“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让张桂梅老师成为我们党员教师前进路上的引领者,助力我们一路前行。张桂梅老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她让我们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有了一面“镜子”,激励我们干好教育事业,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8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变化,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不断更新相关诊疗方案,各地也因地制宜出台地方方案。但在这些方案中都侧重中药的治疗,对于中医强调的整体综合治疗没有提及,针对不同病情的病人,没有增加或推荐针灸、刮痧、拔罐等外治疗法,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张伯礼坦承,的确,大部分病人都用的是中药,其他方法在治疗中使用受到条件约束比较大。有一些地区如广西等用了综合疗法。这次,中药注射剂在重症肺炎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在国家诊疗方案中进行了推荐。特别要提到的是康复阶段,可以采用一些传统的中医康复方法来促进机体恢复,如太极拳、八段锦、食疗、穴位相关疗法以及心理疏导,体现中医药综合干预的优势。

面对国家新冠肺炎诊疗方案特别是地方方案中推荐的中药预防方,很多人惶惶然,普通健康人群有必要“全民喝汤药”吗?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张伯礼说,“我们不主张没有病的人吃中药,没有必要全民喝汤药。中药防治的重点在于调节肌体的功能状态,而不仅是针对病毒本身。人得病,是病毒和人体免疫力博弈、斗争的结果,如果病毒胜了就得病了。所以,只有提高自身抵抗力,才不容易得病。我们不主张人人都服用中药来预防。隔离的高危人群或者密切接触者,可以适当服用一些汤药,具体可遵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主管部门推荐的诊疗方案和建议处方。”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9

“一座高高的山上坐着一个小女孩,身旁放着一把镰刀和箩筐,望着远方发呆……这画面到现在我都无法忘记。”张桂梅哽咽地说,当我下车询问小女孩怎么了?她哭着说,想读书,可家里穷,要让她嫁人。

小女孩的话和渴望读书的眼神深深地烙在了张桂梅的心里,她觉得应该给山里的穷孩子一个读书的机会,让山里的女孩子都能免费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质母亲、低素质孩儿”的恶性循环中。

于是,这个15岁便跟着姐姐来到云南参与“三线建设”的外乡人,经历了生死一线间的重病教师,创办起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公办女子高中——云南华坪女高。建校12年,张桂梅和她的教师们带领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张桂梅说。

1800多名贫困女孩走进大学

2020年高考成绩出炉后,张桂梅有些不满意。

尽管,这所免费女子高中,已连续10年高考综合上线率100%,1800多名贫困女孩从这里走出大山、走进大学。

“今年华坪女高的高考成绩‘两头’比较突出,600分以上的相对历届较多,但今年达到专科成绩的学生也多,达9人之多,往年就两三个。”张桂梅说。

作为在云南待了大半辈子的东北人,张桂梅对待学生成绩时的“苛刻”,一如她一生的倔强和坚韧。

1974年10月,张桂梅响应党的号召,随姐姐从东北来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此后的时间里,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边陲贫困山区的教育事业。

1996年,张桂梅的丈夫因胃癌去世,不久后张桂梅放弃了大理优越的工作环境,申请调到深度贫困山区华坪县。她放弃进入全县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选择在全县师资最弱、条件最差的民族中学任教,并承担起4个毕业班的语文和政治课教学任务。

1997年4月,张桂梅被查出患有子宫肌瘤,需立即住院治疗。但为了不耽误初三毕业班的教学进度,她偷偷把检验结果藏起来,直到7月份把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才住院接受手术。

得知张桂梅身患重病,县妇联主席和工委女工委主任同时看望了她。几天后的县妇代会上,全体代表为这个“外来的姑娘”捐款。有人借钱捐款、有人把给孩子买衣服的钱捐了、有人捐了自己回家的路费……县领导说:“张老师,你放心,我们再穷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手捧着这山乡的情义,张桂梅的泪水夺眶而出:“华坪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想为华坪做些事。”这一坚持,就是20多年。从那时起,张桂梅的生命就和华坪、和教育扶贫连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张桂梅没有再组建家庭,没有亲生儿女,全身心投入教育和慈善事业。2001年,她一边在民族中学当老师,一边兼任“儿童之家”院长,成了众多孤儿的“妈妈”。2003年,维持“儿童之家”的资金面临短缺。为缓解窘境,张桂梅到华坪各部门筹措资金,“求人很丢人,但如果孩子们生活得不好,我这个义务院长更丢人。”

2003年至2007年的寒暑假,张桂梅在昆明为孩子们筹措到两万多元。对此她说,一切辛苦都值了。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10

张桂梅的事迹不仅仅感动着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也激发了他们为实现教育公平不断努力奋斗的决心。

长年在乡村学校工作的何宇表示:“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说,要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只能靠教育。她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学习,但如何把感动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我还会继续坚守在农村这块土地上,尽自己之力,让农村娃娃能走出去,看一看他们不曾看过的世界!”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xx级公费师范生蒋山表示:“张桂梅老师把希望传递给了女中的学生,也用自己的无悔与担当提振了我们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的年轻人的士气,鞭策我们奋勇前进。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我志愿投身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张桂梅老师就是我的榜样。我将践行学校‘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教书育人、脚踏实地,让青春绽放在西部教育的热土上。”

陆云泉表示,北京一零一中学将继续尽最大努力帮扶与学校结对的凉山学校。回忆起带着老师前往大凉山深处帮扶的情景,他感慨良多:“当看到当地落后的教育硬件设施,学生们薄弱的教育基础,我觉得在当地做老师真的太难了。可是那些老师仍然默默坚守着讲台,坚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深深为之感动,发自内心地觉得,与他们相比,平时自己工作中的困难都算不了什么,努力奉献也还不够。我们决定长期帮扶凉山的两所学校,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表示:“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只有教育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他们的人生,改变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人的命运。张桂梅老师舍弃了个人‘小我’,专心为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样。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尽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目前,学校与中科院、北航、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10个国家级实验室,开放在线课程,通过互联网平台为西部地区的孩子提供课程资源;此外,还为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地培养了200余名中小学音乐教师。我想,‘有歌声的地方就有希望’,希望他们能用歌声唤起孩子们对未来的希望。”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11

张桂梅的事迹不仅仅感动着千千万万的教育工作者,也激发了他们为实现教育公平不断努力奋斗的决心。

长年在乡村学校工作的何宇表示:“正如张桂梅老师所说,要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只能靠教育。她的感人事迹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人学习,但如何把感动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才是最值得思考的。我还会继续坚守在农村这块土地上,尽自己之力,让农村娃娃能走出去,看一看他们不曾看过的世界!”

陕西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20xx级公费师范生蒋山表示:“张桂梅老师把希望传递给了女中的学生,也用自己的无悔与担当提振了我们有志于投身教育事业的年轻人的士气,鞭策我们奋勇前进。作为一名公费师范生,我志愿投身西部基础教育事业,张桂梅老师就是我的榜样。我将践行学校‘扎根西部、甘于奉献、追求卓越、教育报国’的西部红烛精神,教书育人、脚踏实地,让青春绽放在西部教育的热土上。”

陆云泉表示,北京一零一中学将继续尽最大努力帮扶与学校结对的凉山学校。回忆起带着老师前往大凉山深处帮扶的情景,他感慨良多:“当看到当地落后的教育硬件设施,学生们薄弱的教育基础,我觉得在当地做老师真的太难了。可是那些老师仍然默默坚守着讲台,坚守着自己的教育初心,我和我们学校的老师都深深为之感动,发自内心地觉得,与他们相比,平时自己工作中的困难都算不了什么,努力奉献也还不够。我们决定长期帮扶凉山的两所学校,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

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校长朱建民表示:“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孩子而言,只有教育才能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改变他们的人生,改变祖祖辈辈、世世代代人的命运。张桂梅老师舍弃了个人‘小我’,专心为边远地区的孩子们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是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的楷模和榜样。我们也应该思考如何尽自己所能,做些力所能及的事。目前,学校与中科院、北航、清华大学合作,建立了10个国家级实验室,开放在线课程,通过互联网平台为西部地区的孩子提供课程资源;此外,还为广西、云南、贵州、甘肃、青海等地培养了200余名中小学音乐教师。我想,‘有歌声的地方就有希望’,希望他们能用歌声唤起孩子们对未来的希望。”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12

近期,教育部下发通知,要求在全国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

相信在教育系统内部,每位教师对“张桂梅”这个名字都不陌生,对张桂梅的先进事迹都能说上一二。但是每一次对张桂梅先进事迹进行学习,我都发现自己对她又认识了很多,学到了很多。

“如果我是小溪,就流向沙漠,去造就一片生命的绿洲。”张桂梅作为一名平凡的人民教师,扎根贫困地区全身投入教育事业,用生命点滴书写出来的人生故事彰显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教育工作者的高尚人格和精神魅力。

她坚守初心,对党忠诚一辈子。张桂梅同志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是忠诚践行“四有”好老师要求的榜样。她响应党的号召,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华坪县女子高中,是全市第一家党员佩戴党徽上班的单位。张桂梅让党员在群众和师生面前“明身份”,促使党员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做到了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2000年,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她牢记使命,为民奉献一辈子。40多年来,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11年,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张桂梅与孩子们之间有很多故事,每一个都是催人泪下。1997年12月的一天深夜,一个男生突然发高烧,张桂梅看到这位学生寒冬腊月还穿着单衣,当即把丈夫去世后留下的唯一一件毛背心送给了这位学生,并连夜把他送到医院,替他付了200元的住院费。第二天,当学生家长赶到医院,看到已经守候了整整10个小时的张桂梅脸色苍白,神情憔悴,这位傈僳族老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

她坚守教育报国初心,牢记立德树人使命,扎根贫困地区40多年,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立志用教育扶贫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倾力建成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让1600余名贫困山区女学生圆梦大学,托举起当地群众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与希望。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伟人事迹篇13

63岁,20多种疾病,扎根滇西贫困山区教育一线40余年,12年把1804名贫困山区女孩带出大山、送进大学……张桂梅创造了很多值得称道的数字。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她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用爱心点亮贫寒学子人生之路,以教育斩断贫困代际传递。

张桂梅认识到,斩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可以从提高妇女素质入手。所以她坚定地创办了一所面向贫困家庭女生的免费高中,让女孩接受教育,进而改变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张桂梅没有儿女,却有着深沉的母爱。不计回报、倾其所有,甚至不顾生死的付出,这些都是因为共产党员的信仰。“如果说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张桂梅用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与坚守,成为了人们学习的榜样。

“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昂首怒放花万朵,香飘云天外……”《红梅赞》是张桂梅最喜欢唱的歌,也是华坪女高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曲目。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的教学理念,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当华坪女高的学生们走出大山、走进大学、走入社会,当她们遇到困难和挫折,这种红色文化的熏陶,仍能激励她们不畏艰难、继续前行。张桂梅所做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立德树人,引领她们自立自强改变命运,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大写的、站立的人,成为一朵朵傲然绽放的红梅。

最让张桂梅欣慰的是,那些从大山里走出的女孩们在大学毕业后,很多又选择回到大山,选择最艰苦的岗位、到了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张桂梅坚守的最大意义正在于此,培养更多对家乡、社会、国家、民族有用的人,让爱心、奉献之心汇聚成河,让责任和使命代代相传。这也正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动力所在。

推荐访问:楷模 伟人 事迹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的事迹 时代楷模张桂梅的英雄事迹 张桂梅时代先进人物事迹感言 张桂梅模范事迹 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引发社会热烈反响 时代楷模张桂梅的故事对我们的启示 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先进事迹 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介绍与简介 时代楷模张桂梅的丈夫

免责声明: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文章无意中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更正。
相关文章